【蒙式媽媽的反省記錄3】 幹嘛動作這麼快?
新.【蒙式媽媽的反省記錄3】 幹嘛動作這麼快?
每天到底要聽到多少次,孩子喊著:「媽咪、媽咪…」「我要這個, 媽咪⋯」「我要水,媽咪⋯」「點心;,媽咪⋯」「我肚子餓了,媽咪⋯」「我要去尿尿⋯ 媽咪…」 到底要叫多少次,孩子才會滿足? 到底要幫多少次,孩子才能自己做?
調節父母育兒的壓力,也是咪妮媽在加拿大的工作職責之一。當上媽媽後,真的才深深感受到養兒育女的種種…
小米姐姐及貝貝妹妹從嬰兒開始就以蒙式理論為主導來帶,雖然孩子們表現的就跟書中談及所謂的「蒙式寶寶/孩子』範本相似,但在家中面對自己的父母時的表現很多時候卻是相反的。
為什麼呢? 因為就是在家嘛…
在家並不是教室,面對的人是爸媽、手足而非師長、同學嘛! 當家中的環境讓孩子能放下心房、解壓、無慮時,孩子就很自然地把壓力帶回家解放了。
例如:
在學校會自己穿衣解褲,在家就魯爸媽要我們穿?
在學校會收好東西、活動,在家就只會玩,不會收?
在學校會自己吃、吃完自己洗碗筷,在家就連飯都要人餵了?
在學校會讓別人用自己正在用的玩具/活動,在家就搶別人的用?
在學校會輕聲細語,在家就ROCK起來…
但孩子並非在家就一直表現地這麼反面,只是孩子正在舒壓,學習如何跟爸媽找救幫助他們罷了。
但…父母也真的只是個正常人,並非神呀!相信我們自己都是深愛著孩子,只是孩子的要求,真的真的超越了自己的極限,是不是? (哭)
Mini媽自己也因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變得很容易焦急、胃疼甚至動不動就生氣了。 某天Mini媽正在洗手間解解育兒的壓力,哭著哭著,就問自己為何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幫她們做東做西的? 做了,也不會很開心,還會在心中怨孩子怎麼這麼煩…
於是,就想到在當媽前,自己在某蒙式幼園當老師時,蒙式老師的動作及說話都需很注意的控制。就是「慢」,為何要刻意的慢呢?
當試範活動時,刻意放「慢」動作,孩子才能看得清楚每個動作、每個步驟。 當跟孩子說話刻意放「慢」速度,孩子才能聽得清楚,有時間想對方在說什麼。
那為何Mini當媽後,自己就忘了「慢」?
在家面對的小人,不也就小孩呀?
所以咪妮媽就深呼吸數次,打開廁所門走出去後,就決定往後就以慢來面對孩子…
小米叫著: 「媽媽我渴了,要喝水,請你拿水來。」
我就慢慢地拿杯子、倒水、拿去給小米姐姐。 小米姐姐還抱怨媽媽動作怎麼這麼慢… 就這樣數天後,因媽媽的動作很慢,小米就不太會叫媽媽做東做西,而自己會去做好了,為什麼呢? (笑)
貝貝也會跟姐姐學,例如在家上完如廁時,就大叫:「媽咪,尿尿了。你快來擦,幫我穿內褲。」
我也慢慢地走去洗手間或是放小便桶的地方,然後很慢的去拿衛生紙,很慢的擦孩子滴尿的地方,很慢的拉上貝貝的內褲…滿足了孩子的要求後,但貝貝卻一臉覺得媽咪動作也太慢了吧…數天後,貝貝就主動練習擦尿、穿上內褲了。反而是貝貝自己會跑來報告Mini媽,她有多厲害…
『慢』讓孩子開心、自己也開心,雙贏!
#在家蒙式育兒
#蒙特梭利精神
#蒙特梭利理論
#咪妮媽媽蒙特梭利
#慢
#加拿大生活
同步分站在minimama.org
同步分享www.facebook.come/minimama.montessori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