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式Casa幼兒班上學筆記(6)】二歲妞被欺凌?《下》「他」不再傷害我了


二月底小米姐姐一星期連續發生了被班上S君【偷捏後背】,隔兩天又被S君【咬了右臉】 後,隔天星期五早上,小米一起床就開始哭鬧嚷嚷著:「我不要上學~~嗚嗚~哇~~」,爸爸怎麼安慰勸說都無效到爸爸的耐心都快被磨光時,換Mini媽上陣後,小米總算平靜下來選擇挑戰自己去上學。但小米也給了媽媽一個大挑戰⋯,結果如何呢?離欺凌事件至今已3個月了,小米還害怕上學嗎?S君還會欺負小米嗎?請大家努力看到最後…
如果你想先重溫或了解事件來龍去脈⋯請按下面連結
二歲妞被欺凌?《上》https://minimamamontessori.blogspot.com/2019/03/casa4.html
⋯⋯⋯分界線⋯⋯
星期五當天跟Mini媽談談後,小米終於選擇去挑戰自己上學去!Mini媽還主動提出小米可以早點回家的選擇,問:「小米,你想要媽媽何時去接你呢? 要吃完午餐後還是午休完後呢?」
小米思考一番後,回了:「那媽媽來接小米時可以帶很大的恐龍大餅乾嗎?要黃色的恐龍哦!」🍪🦕
Mini媽笑著回答:「哈哈~小米也給媽媽一個大挑戰吶!那個恐龍大餅乾只有在博物館內的餐廳才有賣。嗯!媽媽接受這個挑戰!請問小米,想媽媽什麼時候去接妳呢?吃完午餐後,還是午休後呢?」😅
小米又想了想,回:「午休後。要記得帶恐龍餅乾來接小米哦!」👍👍👍
(Mini媽和爸爸都以為小米會選『午餐完後』,沒想到小米這樣的勇敢堅強)
Mini媽回:「我會盡全力挑戰這個任務的!!!」 就這樣小米出門上學去,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挑戰!
老實說,小米給予Mini媽的挑戰卻意外的難⋯除了需買票或有會員卡才能進到博物館內的那個餐廳去。到餐廳後,馬上到甜點區尋找,但他們竟然沒賣小米要的餅乾了??? 🧟‍♀️🧟‍♀️🧟‍♀️
Mini媽急忙地尋問工作人員,他們回賣完了,不知何時才會有⋯
Mini媽還是不死心,堅持一定要跟餐廳的經理談談。經理總算肯見Mini媽時,問哪裡可買到恐龍餅乾,也老實地分享為何自己一定要買到的原因後,經理願意幫忙了!!! 他先跑去儲藏室找找看,說如果沒有就幫Mini媽問廠商是否可到那去購買⋯
皇天不負有心人,竟然還有最後一個餅乾在儲藏室!!! 但那是某個員工特別留下來的,經理幫我勸說下,員工終於願意轉讓給我(Mini媽都感動的眼眶泛紅了)🙇🏻‍♀️🥺💕
是的,Mini媽也完成了挑戰!!!💪💪💪
到幼兒園後,小米看到媽媽馬上快步到Mini媽身前,我蹲下身給了小米緊緊的擁抱,然後喜悅的說:「小米!你做到了!小米挑戰了自己,超有勇氣的!感覺如何?」👍🤱🏻
小米小聲的說:「對!我做到了!有點可怕。」
Mini媽媽問:「嗯~我可以感受到小米的擔心。那小米有感覺得老師們有努力地保護妳嗎?」
小米回:「有…S君今天試著要靠近我,但被J老師牽去做別的事情。」
Mini媽媽說:「所以你今天在學校感到很安全的做自己的活動囉?」
小米回:「對…但小米還是會怕,媽咪我想回家!」
Mini媽說:「小米還是會害怕是正常的。但你有感覺到老師們都在努力保護你對不對? 我們也要一直練習怎麼樣保護自己好嗎? 走,我們來跟老師說謝謝你對小米的照顧,我們星期一見!」
其實小米的三位班任老師都有聽到Mini媽和小米的對話。而每位老師跟小米說再見後,都有跟Mini媽說聲對不起外,更謝謝Mini媽對此事的明理處理。
⋯⋯⋯分界線⋯⋯
事發過後一個星期中 (三月份),小米不管在街上散步或是參觀博物館時,似乎比平常更加敏感。例如看到某特定相似樣子的男生,小米就會躲在Mini媽的身後,要不然就是特地換邊牽媽媽或爸爸的手,有時還會說:「小米害怕,我想要回家!... 我現在就要回家!!!....等。」而且小米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做惡夢流淚的大叫:「S君來了! 小米好怕…媽咪~~ 爹地~~」 (哭)💔😭
Mini媽把觀察的情況以Email的方式詳細向園長分享,然後尋問校方採取什麼方式來解決與改善班上一些某特定孩子被攻擊的事情。(是的,這被攻擊的孩子,並非小米一人,而是班上特定的四個小孩。這些孩子的特點,就如小米一樣: 會很專心及單獨地做活動、年紀是班上比較小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這麼順暢清晰還有就是個性是比較溫順的孩子(有事不會先找人幫,比較會想先自己解決)。為什麼Mini媽會知道有四名小孩被傷呢? 因為小米會說之外,還有家長看到小米臉上的咬痕後主動來跟Mini媽連絡,因為他們的孩子也被欺負了。有些家長還很生氣的說S君的爸媽都沒有主動連絡來道歉,氣到不行地問Mini媽是否一起跟園長上訴要把S君退學… 😦
在園長回覆的email中提及園方的處理方式是現在每天一定會有一名老師在S君的附近盯看著他活動(指老師把手臂一伸就可抓住S君的距離,而其它被傷的四名學生則跟S君隔開 ( 例如: 去戶外遊樂空間活動時,四名小朋友則跟S君是錯開不同時段使用…等。) 如果S君要去碰別的孩子時,一定有特定的老師馬上把他引走錯開。 事發後兩名園長及班上三名老師共五人輪流來盯看著S君,來確保其它孩童的安全,但S君並沒有被孤離,還是盡量讓S君和平常一樣與其它班上的同學互動,而被弄傷的特定四名小孩則先尋問其家長,想自己的孩子與S君隔離的情況到哪種層度,例如: 都不要有交流或工作/團體活動時不要坐到一起等。) 而如果S君無法平靜地在班上工作(活動),輪流盯他的老師會帶S君到外面走走,冷靜一下再回到班上。然後園長也跟S君的爸母雙方面談,要家長與學校老師用相同的方式配合一起幫S君改善現況(S君是上到午餐吃完就放學回家。)
Mini媽與爸爸仔細討論後,回園長,我們希望小米先跟S君錯開戶外遊樂時間,但在班上活動時,可以交流或坐在一起,只要老師有盯好S君,保護小米的安全就可。Mini媽還有特別交代希望老師可以引導與給予小米機會,練習處理社交上的問題(例如:當有人來打擾自己或對自己不友善時,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及跟人溝通。) 意思就是萬一S君又要傷害小米時,老師能馬上阻止S君的行為(小米是安全無虞的),然後給予機會,讓小米練習如何當機反應及處理。🤔🤔👊🤝
⋯⋯⋯分界線⋯⋯
事發至今已過約三個月了,小米(二歲11個月大)的身心狀況如何呢?
現在小米放學後會主動跟我們分享她在學校的事情,有時會突然告訴我們:「S君,已經不會咬我了。」 「S君咬誰XX時,小米有尖叫,跑去A老師那。」 或是對我們說:「今天小米有主動跟S君玩哦,但他不是我的朋友。」 還有一次在晚餐時間,小米竟然還跳下餐桌演出有同學要咬她,但小米馬上推倒那個同學,然後對那個小朋友說:「Be Nice! You hurt me again; I’ll stomp on you! (對我好一點! 你再傷我,我就要踩你了!)」👍😂🦵
而且最近老師及園長都跟Mini媽分享,他們觀察發現小米的口語表達突然進步許多,會主動敘述事情,而且說咬字比較清楚了。面對社交上的處理,也比較不會躲避或不語了,反而會明確的告訴老師及同學,自己的想法。小米的轉變是不是還蠻大的呢?(或許是不想再被欺負,所以自我改變?)🤔💕
這三個月來,小米是怎麼從害怕上學,遇到跟S君相似的小男生就會害怕或躲避到現在會主動解決自己的社交上的問題。而且跟S君也有更好的互動,也不再害怕S君了,反而還會跟S君使用同一個桌子活動。小米有時還會自己主動去抱S君或邀請他跟小米一起玩,這讓學校老師看得膽破心驚,深怕小米會不會又受傷了。 😱再來就是,小米現在放學後也會時常主動跟我們分享學校的生活。 為什麼會這麼大的轉變? 這是因為「有練習,有差!」👊😃
⋯⋯⋯分界線⋯⋯
小米練習了什麼呢? 其實要孩子學會適當的應對方法,並不是告訴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呀! 」 「有人傷你,就跟老師說,要老師來處理。」或是跟孩子說「他不乖,不要理他就好了。」🙅🏼‍♂️🙅🏼‍♂️🙅🏼‍♂️
因為六歲以下的孩子在社交發展(social development)上還在摸索期,連他們自己的個性、性格都還在發展中,所以很多孩子會因自己的情緒衝動就直接用原始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在加拿大絕大部份的學齡前孩童(六歲以下)都有經驗過打人、咬人及被打或被咬的雙邊經驗。 加拿大人很早就有送孩子去幼兒園上學,原因就是要讓孩子「學習社交經驗!」
學習如何跟不同個性的成人及相近年紀的孩子相處,在幼兒園裡練習社交是比較安全的,因除了幼教老師會比較注意及給予孩子空間犯錯外,也會提供方法及成人自身的範本來給讓孩童摸仿學習及練習思考如何學會自我保護。 如果家長告訴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呀! 」那這個孩子就很有可能凡事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及感到負面情緒時想到的解決方式第一個就是「用暴力解決」。 😈🤬🥵
Mini媽跟爸爸在小米的社交學習想法是相似的,所以我們才會決定送小米在一歲多時就去上幼兒園來好好的練習及發展自己的社交應對能力,因這比學寫字算術還更重要! 🤓
而在家裡,Mini媽及爸爸在欺凌事發過後,先跟小米的情緒連結,試著了解孩子的各種情緒。並給予小米空間去釋放心中的負面壓力,例如: 行為上會出現,動不動就大叫、大哭。有時不想做任何活動,就只想一個人躺在床上靜靜、 有時畫畫會出來一些暗色系或負面的畫畫。 再來就是開始有打人、推人甚至丟東西的行為出現…等。 當小米有傷人傷己破壞東西及環境時,會立刻制止,但會先用平靜的語氣來告訴小米,例如: 小米有天,生爸爸的氣,咬了爸爸的肩膀。爸爸大叫:「好痛! 小米竟然會咬爸爸? 請你好好跟爸爸說,你可以生我的氣,但請不要咬我,我不喜歡!」然後小米,就改大叫:「呀~ 我好生氣!!!」 😤😤😤
還有一次小米本來是開心的抱著妹妹,然後突然間露出奸笑試圖要咬妹妹,Mini媽看到了,就平靜的說:「停! 小米,請問你要做什麼?」 🧐🤨
小米微笑的回:「我想要咬妹妹。」
Mini媽問:「為什麼想咬妹妹呢?」
小米又笑笑的說:「因為妹妹還不會走動,我想咬她看看。」
Mini媽又問:「那你如果咬了妹妹後,想要看到妹妹有什麼反應呢?」
小米開心的說:「看看妹妹會不會哭。」
Mini媽又繼續問:「那還有什反應是小米想看到的呢?」
小米開始沉漠想了一會兒,回:「我想知道妹妹被咬後會難過呢? 會生氣嗎? 會打我嗎? 會受傷嗎?會痛嗎?」
Mini媽摸摸小米的頭:「那如果小米是妹妹,被咬了,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小米開始激動了起來,然後亢奮的説:「我知道! S君咬了我,L君會推我….。我很傷心,小米真的很傷心…。」💔
小米就開始哭了起來… Mini媽換一手抱著妹妹另一隻手把小米抱在自己的右大腿上坐,親親小米。👩‍👧‍👧👩‍👧‍👧👩‍👧‍👧
Mini媽眼眶泛淚的說:「媽媽及妹妹都有感受到小米真的很難過,很傷心。這不是你的錯! 沒有人喜歡被咬被傷害的,是不是?」💔
小米哭著點點頭….
Mini媽摸摸小米的頭:「被咬真的不是你的錯,但S君或L君並不是只會咬人,有時也會很友善的,對小米也有很好的時候,對不對?」🥺
小米思考了一下,又點點頭…
Mini說:「當L君及S君對你好的時候,小米會做什麼呢?」🧐
小米擦掉臉上的淚,回:「我們會玩。」💕
Mini媽好奇開心的問:「你們會玩什麼呀?」
小米變興奮的邊說邊表演給Mini媽及妹妹看各種他們會玩的事,像誰追誰啦…等。
等小米分享完後,Mini媽又問:「那當小米感覺到S君或L君對你不友善時,像是推了你或搶你的東西,你會怎麼做?」🤔🤔
小米的臉夸下來…無語中…
沉默了一下後,小米還是沒有說話,Mini媽就回:「小米是不想說,還是不知道? 如果是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說不知道,但如果不想說,也可以哦!」
小米回:「嗯~~ 媽咪,我不知道。」🥺🥺
Mini媽建議小米:「要不要來跟妹妹玩角色扮演來練習看看?」
小米又興奮了起來:「好好好!!! 我要當咬妹妹的人。」🤪
當然Mini媽是控制妹妹活動的幕後工作人員 (因貝貝妹妹還是嬰兒呀)。當小米追著妹妹快咬到妹妹的手時,妹妹就揮起雙手試圖不讓小米靠近,然後說:「你要做什麼? 不可以咬我!」 就這樣一直重覆上演試各種方法來咬貝貝。
貝貝妹妹有時是跑給小米追,有時推倒小米然後說:「不行咬我!」要不然就說:「咬人會痛,不準咬人!」… 再不然說:「你喜歡被咬嗎? 如果喜歡,你咬你自己。我不想被咬!」….等等不同的對話。 每次演練小米都笑得東倒西歪的,等小米總算願意演被咬的那方時,這是都選當演坯人三天後的事了。
當小米被追被咬時,小米就直接推我們說:「Go away(走開)。」要不然就說:「我會生氣,推倒你哦! 」或是「停,不淮動!」然後就快點跑走…. (笑)
在天天互換演練的同時Mini媽和爸爸也會在睡前時念些有關這類的童書繪本,來提供小米一些應對的點子。📚📚📚
例如圖下: (如果你看不到照片,照片會在留言區上分享)

 Emberley, Ed. 有出許多這類的繪本的 ,一般學校會用Go Away,Big Green Monster ,這本小米也很喜歡(之前提到小米演練時快咬時會說Go away (走開)就是從這本書的點子)。小米上的幼兒園也有在circle time(團体活動時間)念這本給班上的小朋友們聽。小米說大家聽完就會說:[S君是我們的Green Monster…] 😨😨😨😶😐
再來就是小米也喜歡Ed Emberley’s BYE-BYE BIG BAD BULLYBUG! 還記得文章前面,有提現在小米如果有同學要咬她,小米就馬上推倒那個同學,然後對那個小朋友說:「Be Nice! You hurt me again; I’ll stomp on you! (對我好一點! 你再傷我,我就要踩你了!)」 這個點子就是從這本繪本出來的。🤩🤩🤩🦵🦶
還有一開始Mini媽是先念 The Color Monster ,來讓小米了解自己各種情緒,告訴小米有這些情緒感受是正常的。念了約三天後,當Mini媽念到黑色時,小米竟然說:「我想這是S君的顏色。」👀
Mini媽和爸爸輪流上陣跟小米玩角色扮演來練習如何應對社交上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後,約四月初 (事發後約一個多月) ,Mini媽聽到小米獨自在房內大叫,趕緊抱著貝貝妹妹去小米的房間,在門外竟看到小米正在用兩個恐龍玩偶的背包在玩角色扮演,原來小米自己扮演兩角,一個是欺負朋友的恐龍,另一個你應該就猜到了吧(笑) 😂Mini媽本來還很擔心的,但看到小米正享受練習社交的情境中,Mini媽感覺到小米已慢慢的戰勝自己心中害怕的事了,就慢慢地走開不影響打斷小米的練習。💕
事發過後一開始,爸爸每早送小米上學時,會提醒小米:「小米,記得有人讓妳感到不舒服時,就跑走離他遠遠的。如果可以,你先尖叫,然後跑去讓你信任的老師身邊去。爸爸媽媽相信老師會保護妳的,好嗎?」
小米回:「Ok, Daddy! (好的,爹地!)」就進戶外遊樂區了。
而爸爸等到小米進去後,就跟該班老師尋問:「小米和那個咬她的小朋友會錯開時段在戶外遊樂區,對吧?」
老師回:「對! 我們會讓小米先不跟那名小朋友接觸的。」
就這樣,每早爸爸送小米上學的例行公事就是1.提醒小米如何應對社交的情況;2. 跟老師確定不讓小米跟S君一起在戶外遊樂區玩。
直到事發一個月後(四月初),小米還沒聽完爸爸的例行提醒,就中斷爸爸的話,回:「Shhhh…daddy! No talking… No more… I know what to do, okay! Sh…(噓~~爹地…不要再說了。小米知道怎麼做。噓~)」
就這樣爸爸也就變成有時提醒,而不再是天天了。至於老師呢? 也是一會到爸爸也變主動說S君不會跟小米一起在戶外遊樂區玩的,要爸爸放心 (笑)。😂
Mini媽呢? 則每週會Email園長一次尋問小米與S君的情況,直到現在小米已可以自在的跟S君互動,有時還主動坐在S君身邊,有時S君或其它小朋友想推打小米時,小米也能好好的應對了。💕所以小米這麼小,經歷過被欺負的經驗是好還不好呢?這需要每個爸媽想想了。
不好意思,此文讓大家久等了。 希望藉由小米的故事,能讓您了解如何幫助孩子🙇🏻‍♀️
⋯⋯⋯分界線⋯⋯
📌Mini媽多年幼教工作的經驗分享:
1.當知道孩子被欺負了,請記得第一時間告訴孩子【事情發生,不是孩子的錯!】
2.請不要馬上火大在孩子面前罵老師或找對方家長理論 (如果真氣不過,大聲訴嚇老師時,請別讓孩子在場),最好的方法是與園方、加害者的家長與自己三方組成一個team來改善此問題! 因【欺凌的孩子也可能是受害者,是同樣需要被幫助的!】
3.不要馬上強迫孩子説明發生了什麼事或感受如何,而是告訴孩子【想說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真的聽】
4.千萬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特別是六歲以下的兒童!而是教孩子如何學會【提高警覺性&自我保護的能力】
5.鼓勵孩子面對,而不是逃避!
6.孩子在校有了社交上的問題,請多加『陪伴』及『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背及擁抱』讓孩子身心都感受到家人的關愛!
📌📌要怎麼幫助孩子面對社交上的衝突:
請先知道….
1. 六歲以下的幼兒大多都會體驗到肢體上傷害(例:被打/被推/被咬…等)及有時無法控法情緒而本能反應使用身體來表達情緒(例:打人/推人/咬人甚至傷害自己)的雙邊經驗。這是學齡前幼兒在社交上常見的問題,是很正常的!
所以請不要馬上就用結果而斷定誰對誰錯,是需要成人好好觀察及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才會了解幼兒間的問題在哪。
2. 很多時候欺凌他人的孩子,其實也是非常需要被幫助引導的(例如:面臨家裡有些較大的變化/家中有新生兒加入/有人去世/父母離婚/在家常被打被罵/父母較少關心孩子/特殊孩子:例如過動兒,自閉症,語言發展尚未完全或緩慢…等等),所以請不要覺得隨便給他們貼上「壞小孩」的名號,請相信孩子,真的沒有孩子天生就喜歡或希望成為壞小孩的。
3. 可利用故事書/繪本或用玩偶說故事來提供孩子一些如何自我保謢及處理社交上問題的點子。
4. 常與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對換角色來練習及紓解壓力。
5. 孩子是會自然而然的模仿父母的處世態度,所以請理性及冷靜的處理孩子被傷的事件。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會對孩子終生受益!
🙇🏻‍♀️提升社會和諧,需要你我的正向教養🤝
📌《Mini媽尋求大家幫幫忙!》
當孩子發生被欺負時,大家會念什麼中文繪本呢?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