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式Casa幼兒班上學筆記(4)】二歲妞被欺凌?《上》
二月初才分享小米(2y7m)被L同學咬脖子,竟然在二月的最後一週又發生了星期二被班上另位S君「偷捏後背」,然後星期四又被同位S君咬了右臉 (如照片)🤬😤😡😭
當父母親看到自己孩子被突然的攻擊傷成這樣,請問哪位家長不發火、不難過、不心疼...? Mini媽身為幼教工作者,雖知道幼兒間的conflict (衝突) 一定會有,有肢體衝突也是正常的。但看到自己的二歲妞被傷成這樣,做媽的怎麼能在旁袖手旁觀、坐視不管? 這回真的是氣炸了!!!😡
近期中連續發生被相同的同學傷害兩次以上,這就表示該班的班級安管出現問題了⚠️⚠️
不管班裡的課程多麼有趣或是多麼academic,但無法提供幼兒學生們一個安全、安心、自由探索的環境,什麼都是空談!!! 「安全第一」最重要,這是Mini媽修加拿大幼教時常常被提醒注意的⚠️
星期二被園方email 通知小米姐姐在校被捏時,Mini媽馬上打電話到學校向園長了解細節情況。因「捏」這個動作,是加害者「有意圖」攻擊的行為,一般六歲以下的孩子是很少有這樣的舉動,除非有看到或親身體驗「捏」這個行為。
跟園長談完後,指出該名學生S君不是只會欺負小米,也會欺負別的同學,正讓該班三名老師頭痛中…,但Mini媽想了解其事件發生的細節及該班老師對此事件的處理行動是什麼,可惜無法在電話中得到明確的答案,所以Mini媽就跟園長表示下午會親自到學校跟班上老師一對一面談,不希望任何學生在場。
——————《分隔線》—————
在會談時,是班上剛畢業的蒙式義藉A老師(該班有兩位主蒙S &A 老師及一位全法語的J助教)。A老師說事件發生前小米姐姐正一個人非常專心的在桌子上練習自己的活動,突然間S君就過去捏小米的後背。
Mini媽問:「有任何老師看到S君走向小米然後捏了她嗎?」
A老師回:「沒有。是小米尖叫大哭,我們才發現的。然後J助教把他們分開,馬上檢查小米的傷。」
Mini媽問:「那之後你們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
A老師回:「我們用Role Play (角色扮演)來讓S君了解,不可以這樣捏人。」
Mini媽問:「在學校S君跟小米有常玩在一起或什麼互動嗎?(S君3歲+/小米2歲八個月大)」
A老師回:「其實沒有什麼互動。」
Mini媽問:「就老師的觀察是什麼原因S君會攻擊小米及其它同學呢?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A老師回:「上學期開學時到聖誕假期前都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直到下學期開學後S君渡假回來約一月底開始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Mini媽問:「所以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快一個月了? 那班上採取什麼行動來改善這樣的情況呢?」
A老師回:「我們有一直告誡S君不可以傷害同學,要gentle 。我們有做許多角色扮演的練習及在circle time (團體討論時間)會特別念相關的故事書來討論該如何對待朋友。」
Mini媽問:「 那S君的父母親知道嗎?」
A老師回:「當然知道!因為有別的學生也被⋯。所以家長是有在注意的。」
Mini媽心想:但還是沒改善呀!(只有留在心理沒説出口)
Mini媽問:「 那我想知道今天發生這樣的情況,你們怎麼對待小米的呢?」
A老師回:「我們給小米很多的關注,擁抱,帶她離開教室,到處走走散心,等心情平復了才回班上。」
Mini媽問:「 那怎麼跟小米提被捏的事情?」
A老師回:「 我們説不是你的錯。這是S君不該做的行為。」
Mini媽問:「 然後呢?」
A老師回:「 就重覆剛剛説的話,直到小米可以接受。」
聽完上面的述說,Mini媽心中的火又被點起⋯
Mini媽努力不生氣緩緩的說道:「A老師,你也知道我也是蒙式老師,喜歡蒙特梭利的理論及課程。我和我先生都知道小米一定會喜歡在Casa練習不同的工作。但之前與S老師面談時,我們有明確的表示送小米來上學最大的期望並不是她在academic上學到多少,而是能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互動! 練習增長『社交能力』!」
A老師打斷我説:「有,我們有注意到。所以我們有加強練習小米的口語表達能力。」
Mini媽回:「謝謝你們老師的指導!我真的很感謝,但是⋯當S君捏小米時,老師並沒有注意到,直到小米尖叫才把他們分開。如果小米今天的表現是安靜地在那忍著不尖叫,老師會發現嗎? 」
(為什麼Mini媽會這樣提?因就是有許多年幼的孩子,口語表達或情緒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以小米為例,當她不小心被別人打到時,她就會忍著不尖叫然後靜靜掉淚,有時大人發現後怎麼尋問,都問不出所以然。 而Mini媽在小米與不同的朋友或親戚小孩玩中有衝突發生時,會看到小米已會主動說:「I don’t like it (我不喜歡....); give me space (請給我空間) 或說go away (走開)。但有時説了但又沒效時,就會跑離現場,或跑到爸爸身邊説:「Up,up (指請抱起我)」來解決當下的危機。之前Mini媽觀察發現到小米在社交上開始有了不同的conflict (衝突)情況下,就訓練小米要綀習如何及時反應與表達情緒。當小米只要被別弄痛身體時,但爸媽又不在,不能up up求救時, 一定要「馬上尖叫」,這樣才有救兵及時趕到!)
A老師瞬間無語⋯過了一會兒回:「嗯⋯班上有26個學生只有三個老師,有時真的很忙無法每個學生一一都看得到。」
Mini媽又説:「這是真的!學生這麼多,老師都又忙著真的是顧不了每個學生。所以我們希望未來小米與其它同學發生衝突時,可以馬上有機會練習如何處理。例如以這次的被捏事件,當小米情緒緩和後,可以告訴小米當下該如何跟S君説,或做什麼。例如可以直接站起來或把S君的手推開然後說”It hurts! Stop! “(很痛!停止!)等等。」
A老師又瞬間無語⋯⋯⋯
(Mini媽心想,我怎麼又職業病發作了!我又不是在這所學校工作,我幹嘛在教老師該怎麼做⋯,但我是家長呀!是有充分的理由來表達我們對該校的期望,明確告知老師我們注重小米能學到哪方面的工作不是?)
Mini媽馬上圓場:「真的很謝謝老師的照顧小米。我知道你們老師心裡也不好受,沒有人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
A老師馬上説:「真的!我真的也不好受,S君這樣子,我們都很忙很頭痛。」
Mini媽回:「辛苦你們了!希望下次小米與其它同學有衝突時,可及時讓小米練習如何處理。謝謝老師!」
但⋯⋯此被捏事件後,才兩天竟又發生這樣可怕的「被咬臉事件」!
Mini媽又是怎樣處理呢?
待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