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安全上下床之速成班
每個孩子真的個性喜好都有一點點不同,當孩子開始挑戰向垂直面爬上爬下時,表示這個寶貝是個勇於嘗試挑戰大肢體動作較難的事情。但⋯此刻也表示爸媽心臓將時時都快跳出挑戰的開始。老實說,Mini媽也是。只是用笑容來隱藏自己內心的擔憂,深深害怕ACY會不會因自己的疏忽才一秒沒注意,寶寶可能就跌傷頭、腦震盪或是手脚骨折了。心想著就好怕,但心中另一個幼教老師的自己會告訴自己,如果「大人愈擔心,孩子發現大人的擔憂時就會愈興奮,就愈想走險。因為孩子的本能就是會想讓大人多注意自己一點。」所以必須先發制人,大人自己得先表發現出「孩子的這個行為(爬上爬下)是很平常,所以沒什麼大不了」,要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竟是「意外冷靜」,這樣就不會產生孩子太大的興奮感。因往往孩子興奮了就顧不及自己的安全,而常造成傷害。然後再告訴自己,「大人愈說不行,孩子就會更加想唱反調的來挑戰大人」,所以大人們不想讓孩子受傷,自己的心態要先改變!
老實說孩子對「爬」有興趣是正常的!「爬」是對大肢體發展非常重要的活動。在阻止寶寶孩子爬上爬下時,請想一下自己是否有發現有些成人常走路會無意絆倒受傷,或是較大的孩子爬欄桿時也會輕易的跌傷⋯其實就是因較小的時候沒有好好的練習「爬」,因學好走路前,「爬」是它的基礎功。或是也有可能在對「爬」感興趣的敏感期中,並沒有培養好自己對身處的四周環境中需該有「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本能,說穿了就是沒有機會學習培養「照顧好自己的責任感」。
雖然我們大人用阻止來換取孩子的安全,但這只是短暫的。我們都無法無時無刻的看養,而且這樣做法也對大人小孩的身心產生疲憊。所以倒不如教孩子方法,讓孩子分擔「照顧自己的責任」吧!
下面的影片是,我讓ACY爬上爬下床成功一次後,再次讓ACY練習。但這回是用中文來說明,因為要錄這支影片。你會聽到Mini媽媽自己其實很擔心的,因為錄影時候,如果ACY可能跌下床時,自己兩隻手是無法馬上去幫忙A C Y。再加上A C Y是在90%英文的環境裡成長,以致他聽中文的解說是比較可能無法馬上了解,不然就是比聽英文解說還會有較慢的反應或是根本沒有反應。但大家會看到這是ACY才第二次下床,她的動作其實就已做得很到位了,媽媽我其實不需要擔心的說「是這樣下床嗎?」(笑),總之這支影片是非常自然的呈現給大家,也讓大家知道Mini媽也是有擔心孩子媽媽的心態。
看完影片知道Mini媽的方法嗎?以下是每個步驟來仔細告訴大家。(影片主角-ACY: 10個月大)
1. 讓孩子爬前,我會先讓孩子在床的邊緣先邊走邊用身體觸碰一圈然後告訴他這就是「床的邊緣」(edge)。
2. 當孩子爬上床時,我會示範給他看如何把手臂伸出測量自己身體和床的邊緣離多遠。然後當手每碰到床邊一次,馬上說「床邊」(edge)-「停」(stop)。然後就一直告訴他這兩個詞「EDGE」「STOP」。 當ACY聽到這兩個詞,她就會停下來 ,然後轉身。
現在不管ACY在哪裡只要爬上什麼,他都會去找邊緣(edge)的地方他都會先測試,而且也會STOP (停下來)。
3.快到邊緣的時候,我會説「EDGE」(床邊)-「STOP」(停)-「FEET FIRST」(腳先下) 作為「提醒」。
4. 第一次當孩子做到的時候,你會看到他的臉馬上發出非常的滿足很開心。當下我馬上說「ACY, 你做到了耶!媽媽有看到你很小心的上下床,你有好好的注意自己的安全。媽媽好開心喔!因為你有好好的照顧自己。謝謝你這麼小心安全!」然後繼續看著他不停地練習。結果那天他就一直練習一直練習,過程中你就會看到他一直笑一直笑,一直笑地很滿足。Mini媽發現到看到孩子一次一次練習成功,大人也會慢慢地把內心的擔憂變成「相信孩子」的正面能量。
如果你還是擔心請你在孩子想爬的地方的下方放張床墊,以備安全。
以A C Y為例,成功地自己能安全爬上爬下爸媽的床後,就轉戰沙發了(笑)
mini媽媽把床墊放在那裡以備安全,因有時候我也無法時時刻刻看著他。
其實Mini媽,在很早期就利用「地板床」來開始培養A C Y如何小心的「滾」或「爬」來探索自己身處周遭的環境。譬如說地板是硬的,如果地板上舖棉被就變得是柔軟的。
所以A C Y 自己爬上爬下自己的地板床時,滾下床Mini媽媽是不會阻止的。因為你要讓寶寶在自由探索下從經驗中學習。
之後我觀察到小孩子不會摔倒的次數變少了就會把地上鋪的床墊床或棉被拿開。然後會告訴他現在地板上沒有鋪床墊/棉被地板是硬的。請他小心!
在旅行的時候住飯店的床是比他自己的地板床高三倍半。但還好Mini媽有給予ACY練習的機會,讓ACY學會安全地爬上爬下爸媽的床後,在旅行過程中他爬上爬下這麼高的床墊也沒有阻礙。反而是發現ACY有了更大的自滿及信心。
其實當大人不常阻止孩子的發展,你就是在幫這個孩子建立他的「責任感」、「獨立性」及「自信心」。而且過程中還能建立對爸媽的「信任感」,這點是一般很多家長忘記要和孩子從小培養的!
留言
張貼留言